close

小編很久以前曾翻過這本書,沒想到這本書的新版增加了談無性戀的段落!

「許多無性戀與無愛戀者,覺得浪女生涯挺適合的,因為他能與伴侶找到合適的連結方式;他的伴侶則可以與其他人建立連結,因為有些東西,無性戀者與無愛戀者並沒有分享的興致,那他的伴侶就可以從其他人那裡得到。」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 

原始文章來源:關鍵評論網http://tinyurl.com/y4ce9heb

(以下原文)

 

《道德浪女》:浪女「來者不拒」?其實我們的界線比大多數人多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我們訪問到一位很成功的道德浪女,他對「來者不拒」的指控深感憤怒,他指出,浪女們有很多機會發展出精緻、複雜的挑選機制:「其實,我們的界線比大多數人多,因為我們有較多的接觸機會」;我們與各式各樣的人以各式各樣的關係接觸的經驗也比較多。

 

文:朵思.伊斯頓(Dossie Easton)、珍妮.W.哈帝(Janet W. Hardy)

界線

很多人認為,做個浪女就要來者不拒,完全不在乎跟你做愛的人是誰,也不在乎你自己。他們認為我們活在過度開放的空間裡,人盡可夫,沒有圍籬也沒有界線。但是這些都距離事實甚遠。作為一個道德浪女,必須有很好的界線:清清楚楚、明確、有彈性,以及最重要的,要清醒。

我們訪問到一位很成功的道德浪女,他對「來者不拒」的指控深感憤怒,他指出,浪女們有很多機會發展出精緻、複雜的挑選機制:「其實,我們的界線比大多數人多,因為我們有較多的接觸機會」;我們與各式各樣的人以各式各樣的關係接觸的經驗也比較多。

什麼叫界線?

任何關係都有界線,在一段開放關係裡,沒有人能夠擁有別人,所以界線尤其重要。感情關係應該跟「所有權」無關。有特殊性癖好的浪女可能會探索某種權力交換,我們稱為「所有權」,但無論我們的關係模式為何,最重要且不容置疑的是,每個人都擁有自己,從頭到腳。每個人都有責任經營自己的生活,決定個人需求,並想辦法讓需求得到滿足。我們不能透過伴侶而活,也不可以認為一旦有了情人,所有的需求就會自動得到滿足。很多人都以為,如果我們的情人不能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,那就一定不是真愛,他們一定有什麼不適合之處,不然就是我們有什麼錯:要得太多、不值得,或其他類似的問題。

如果妳從小就相信:妳的關係會為妳帶來妳的另一半,或(我帶著厭惡之情這樣說)更好的另一半,或者相信:妳的認同註定要被你的感情關係淹沒,那妳大概得花點力氣學習建立自己的界線。透過界線,我們得以了解:從哪裡開始是你的地盤,我的勢力到哪裡為止;我們的交界在何處;我們如何成為分開的兩個個體。你必須明白自己的限制何在,在各種不同的情境裡,距離多遠才使你感覺自在,距離多近才是親密;你尤其必須明白,什麼樣的方式才能使你與你的情人感覺自己是獨立的個體,又獨特不可取代。

掌握你的選擇

如同前面已討論過的: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情緒,而每個人都有責任處理自己的情緒。了解這一點是第一步,然後妳就能主張妳對於一項珍貴事物的權利:妳自己的情緒。當妳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,便有了價值連城、不可思議的能量,能夠帶進妳的關係裡。

當你發現自己對於別人的行為有某種反應時,妳很容易沉浸於他們做了什麼、那件事有多可怕,以及他們應該如何彌補這件事。但妳也可以換個方式,試著了解自己的感覺,把它當作你內心狀態的一則真實訊息,然後決定你想怎麼處理這件事。你還想多發現一些嗎?你想要討論界線嗎?你需要一點時間獨處,靜一靜嗎?你有話想說,希望有人聆聽嗎?當你負起責任時,你就得到這些選擇,甚至更多。

妳無須負責妳情人的情緒。妳可以決定支持他——我們非常相信聆聽有治療的神效——但是彌補、修復並不是妳的工作。一旦了解到:情人的情緒不是妳的事也不是妳的錯,妳就能真正傾聽,並且真的聽到他說話,而不會落入非得釐清誰是誰非的陷阱之中,也不會強求那種情緒要有所改變或者消失不見。

有的人看見情人的痛苦與困惑,習慣性的反應就是強烈地想要去修復什麼東西。「修好它」的訊息有時像是在否定這個試圖表達情緒的人。「妳為什麼不這樣做……試試看那樣……不要管那個了……放輕鬆嘛!」這樣的反應傳遞了一個訊息,好像這個表達情緒的人忽視了某些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法,而且為這種事情感到不愉快根本就很愚蠢。

為你自己的情緒負起責任,並不表示你必須靠自己,赤手空拳地征服所有困難的情緒。你可以求助:要求情人的保證、朋友的確認、一個可以哭泣的肩膀、一隻可以傾聽的耳朵、一個可以一起腦力激盪的腦,朋友、情人,或者治療師都可以是求助的對象。而你呢,也可以把自己準備好,當朋友或情人需要這樣的幫助時,你便可以反過來成為幫助者……對吧?

試著清醒地操作你的情緒系統,這需要改變一些舊習,而你可能會覺得很不安穩,好像學騎腳踏車一樣。你可能會摔個幾次,但只要你重新出發,堅持下去,終究會抓到訣竅。一旦找到平衡的方法,你就永遠不會忘記。

關係的界線

關係也有界線。信仰自由性愛的個人、情侶或家庭尊重彼此的感受,他們達成的協議之中就包括了關係的界線。在一個開放的性愛社群裡,很重要的是:在每一段關係的界線之內處理事情。這意思就是說:妳在參加一場性愛派對前,要先和妳的伴侶談好,你的界線何在;絕不用你的情人去貶低你的配偶;或者在你做一個決定以前,影響所及的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討論,也就是不能在某人背後偷偷摸摸,諸如此類。

以性愛與親密關係為基礎的社群,能夠好好運作下去的條件就是尊重每個人的關係,不只是情人關係,也包括小孩、原生家庭、鄰居、前任情人等等。如果每個人都清楚意識到界線的存在,並且把界線放在心上的話,那這樣的社群就可能會演化成緊緊相繫的家庭系統。

要願意從錯誤中學習。有時候界線是很微妙的,所以我們希望你能讓自己放輕鬆,放手去探索。請有心理準備,你會在嘗試與錯誤中學習,當事情的發展未如你所預期,給自己一點同理心。記住,如果你永不犯錯,你就無法從錯誤中學習了!

倒垃圾

大家常常搞不清楚「誠實地分享感覺」與「倒垃圾」有何不同。倒垃圾表示你把對方當作垃圾桶,把問題一股腦兒地吐在他身上,然後就不管了。倒垃圾的人常常期待那個垃圾桶會做點什麼事來處理這個問題,即使只是把煩惱的重擔接過去也好,那倒垃圾的人就可以停止擔心了。通常你只要清楚聲明說,你只是需要跟對方分享你的感受,聆聽者並沒有什麼責任,這樣就可以避免倒垃圾。如果你說:「你今晚要跟寶拉約會,我很不爽」,然後就是一陣沉重而各懷鬼胎的沉默,這句話所承載的重量與以下這句截然不同:「今晚你要跟寶拉約會,我覺得有點沒安全感,但我希望你還是去,並且好好享受。我這樣跟你說我的恐懼可以嗎?可不可以談一談,看看有什麼方法能讓我覺得較有安全感?」

投射

另外一個必須小心的陷阱是「投射」:把別人當作螢幕,在上面播放你自己的電影。你只看見自己的幻想,卻忽略那個活生生的人。你想像你知道他在想什麼,但其實你想的只是自己的恐懼。你預期她的反應會跟你父母一樣:「我知道如果我沒有賺很多錢的話,你就會拒絕我」,「如果我讓你看到我很悲傷,你就永遠不會尊敬我。」你也可能會把期望投射在情人身上,期待不會讀心術的他們達到一些不可能達到的標準:「你應該把我照顧好!」「你這是什麼意思,你不想做?我很想啊!」

當你下定決心要掌握自己的感受時,你就不會再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你在乎的人身上。然後你便能清楚看見你愛人周身的光輝。當你發現腦子裡轉的念頭都在責怪你的伴侶時,你可以自問:「我掌握(own)什麼?」你可能會在自己的內心發現,「哇,我講的話跟我爸爸生氣的時候一模一樣」,或者「我現在的感覺,就像我八歲的時候會因為生氣而自己躲進櫥櫃裡一樣。」然後你可以靠近你的情人與他分享,告訴他,現在發生的一切喚醒了你腦子裡的記憶,然後你們可以一起腦力激盪,看看現在能夠做什麼。當你們兩個一起試著掌握自己的情緒時,你的情人就可以在你探索情緒時支持你,而且更重要的是,他也可以學習別再投射他的情緒到你身上。你們就不會再覺得自己像是別人掌中的傀儡。

角色的界線

你可能會發現跟不同伴侶在一起的時候,自己扮演著不同的角色;更正確地說,是覺得自己像是不同的人。跟某個情人在一起,你可能覺得自己很年輕、柔弱無助、被保護;跟另一個人在一起時卻是大地之母。跟這個情人在一起時,你可能顯得小心、篤定、忠厚可靠,跟另一個人在一起時卻衝勁十足、膽大妄為。如果你沒有太多關於多重關係的經驗,那麼這些界線聽起來可能比較陌生,或者令人困惑。

珍妮曾經在一個派對上,經驗到自我接納的美妙感覺:

我很喜歡在角色扮演遊戲裡當「小女孩」,但是我當時的伴侶覺得怪怪的。經過一番尋尋覓覓之後,我發現我的朋友圈裡有一個男的很喜歡扮演「爹地」,就像我喜歡擁有一個爹地一樣的喜歡。我的伴侶很高興我有個安全的場合能夠扮演那個角色,我們兩人都覺得,我選了這麼一個能夠將我脆弱的部分託付給他的人,真是一個很棒的選擇。「爹地」跟我每個月見一次或兩次面,我們用指尖畫畫、看迪士尼電影、吃花生三明治,以及其他稍微成人一點的開心事。

最近我去了一場派對,我的伴侶和我的「爹地」也都去了。從房間的這一端,我看到他們在那一端聊天,便過去打個招呼。我走近時,我的伴侶伸手做了一個邀請的手勢,然後說:「嘿,蜜糖,到這裡來,跟你男朋友和你爹地混一下。」這兩個男人能接納彼此、互相尊重對方在我生命中的角色,那種溫暖與被接納的感覺真是動人。

我們從多重關係中能得到的東西之一,就是有機會實現各式各樣的自我。當兩個人相遇時,他們便在交會之處產生關係,在那裡,他們是相似腳本中互補的角色。因此,透過在不同的情人面前擁有不同的樣貌,我們也許會發現,在不同的情境裡,我們會有不同的界線、不同的限制、不同的關係型態。

你內在的多樣性會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。例如當情人甲在發火的時候,你也許可以保持冷靜、不動如山,但是情人乙生氣的時候,你卻忍不住覺得傷心——這件事「踩到你的底線了」,也許他使你想起一個舊情人,或者使你想起動輒處罰你的父母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就是一個讓你掌握自己底線的機會。當你掌握自己的底線時,你就比較能夠決定,你與情人乙在一起時,你的界線何在,也會發現這界線和你與情人甲在一起的時候並不相同。

忘了公不公平的問題。道德浪女的生活並不保證所有事都是平等的。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界線、不同的限制,與不同的潛力。所以,如果你的情人找到一個她可以與之分享某種活動的人,而你也願意和她分享那個活動,那問題就不是「妳為什麼不跟我一起做?」而是:「那聽起來很有趣,你覺得怎麼安排,可以讓我們也一起做那件事?」

我們訪問了一個女人,她這樣講:

我的開放性愛給予我個人的自由、獨立與責任,那是一對一的伴侶關係不會給我的。因為每一天,我都有責任讓我的需求被滿足(有時沒有),必須創造並維持我生命中的感情關係,沒有什麼是我可以視為理所當然的。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有和我建立關係的某種潛力,那可能性只在我和她之間,跟我與其他人的關係都無涉。這樣的生活方式,使我非常具體地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個體,是我創造了我的每一天。我知道我的整個生活——我跟誰搞、跟誰有關聯、有什麼樣的關係——都任我選擇,這使我更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,是個成年人,是個負責任的人。我對我的伴侶承諾我願將人生與他分享,那表示我擁有我自己的人生,可以與人分享─一個完整的人生。我也很清楚地知道,他在這裡,是因為他想,不管「這裡」是哪裡。我們兩人相伴,每一天,因為我們真的想彼此相伴。


論無性戀

「看見無性戀教育網」(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)將無性戀定義為「不受性愛吸引的人」。與之平行的另一身分是「無愛戀」(aromantic),就是不會與人產生愛情關係的人,無論他對性愛有興趣或沒興趣。無性戀與無愛戀都分很多級。「灰色無性戀」(graysexual)處在無性戀與有性戀之間的灰色地帶;「半無性戀」(demisexual)只對他愛的人有性慾;族繁不及備載(同樣的分級也適用於無愛戀者)。我們無法窮盡無性戀與無愛戀裡面所有的分級,但如果你覺得這些聽起來很陌生的話,我們鼓勵你去多找一點資料來看——很多人驚訝地發現,某些無性戀或無愛戀的認同,就是在說他呢。

和所有的性傾向一樣,無性戀與無愛戀是流動的,會隨著一個人的成長與改變,而逐漸演化。若一個人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傾向以後,當然也可能就此穩定下來。

許多無性戀與無愛戀者,覺得浪女生涯挺適合的,因為他能與伴侶找到合適的連結方式;他的伴侶則可以與其他人建立連結,因為有些東西,無性戀者與無愛戀者並沒有分享的興致,那他的伴侶就可以從其他人那裡得到。

珍妮參加了一些無性戀者的討論會與工作坊。令她驚喜的是,無性戀者關注的很多議題,都跟道德浪女一樣,比如說:連結可以有各種形式,觸碰生殖器或者不碰生殖器都行;還有,一段碰觸生殖器的關係,並不見得就是一段比較「真實」的關係。

相關書摘 ▶《道德浪女》:主流文化對「浪女」的八大迷思

書籍介紹

本文摘錄自《道德浪女:多重關係、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(第三版)》,游擊文化出版
*透過以上連結購書,《關鍵評論網》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

作者:朵思.伊斯頓(Dossie Easton)、珍妮.W.哈帝(Janet W. Hardy)
譯者:張娟芬

自由性愛的經典之作《道德浪女》新版問世
渣有渣道、婊亦有道,讓我們一同誠實且道德地放浪!

  • 開放關係就是劈腿偷吃?多重伴侶就是淫亂多P?
  • 我們是否有可能同時愛上好幾個人,或對伴侶以外的人產生慾望?
  • 難道只要戀愛了,就會自動喪失對其他人的興趣?
  • 如果我對別人有感覺,就表示我不是真的愛我的戀人?
  • 我的情人「出軌」了,表示我們的關係一定出了什麼問題?
  • 沒有「另一半」,我的人生就不完整,一輩子得不到幸福?

我們從小被教導,一生一世、一對一的異性戀婚姻,是情感關係的唯一正解。然而,如果這是唯一「正常」與「自然」的關係,為什麼劈腿、無縫接軌、外遇、離婚等現象,從古至今皆層出不窮呢?其實,現在這一套「應該」,跟其他很多套一樣,都是文化製品,而非自然法則。「大家都知道」的迷思未必是對的,只有真正認識所有可能性,你才能做出真正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
《道德浪女》為傳統一夫一妻制以外的親密關係經典指南,書中提供了豐富的關係經營與溝通技巧,引導讀者認識自己並強化親密關係,更加全面地理解人類的情感世界。本書將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自由的冒險之旅,教你如何透過坦誠溝通、接納並掌握自身情緒、公平且健康地吵架、建立安全感與支持系統、共同設立界線等方式,嘗試進入開放關係、多重關係,以及任何性與愛的自由關係。本書也為浪女新手提供調情與追求、「說要」與「說不」,以及安全性行為的入門技巧,並教導浪女如何運用法律及各種協議保護自己與伴侶,進而養兒育女。

處於一對一關係中的讀者,亦可由本書習得親密關係的經營之道,以及接納並善待自己的方法。本書提供了嶄新的視角,能幫助你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,不再恐懼關係的失敗,並明白自身已是完整的個體,無須所謂的「另一半」來填補空缺。「愛」與「性」本身就是目的,而非達成「一生一世配對」的手段。快感本身已足夠美好,親密、連結與陪伴亦彌足珍貴,只要你感到愉悅滿足,關係本身即具有無上價值。

《道德浪女》Q&A

Q:誰是道德浪女?
A:浪女可以是任何性別的人,只要你有勇氣以這種激進立場來歡慶性愛:性愛很好,快感對你有益。浪女可以選擇無性、選擇獨身、選擇一對一、選擇開放關係、選擇多重伴侶關係;浪女可以是異性戀、同性戀、無性戀或雙性戀,可以是激進的社運組織者,也可以是與世無爭的郊區居民。

Q:道德浪女哪裡「道德」?
A:歡慶性與愛的「道德浪女」,絕非濫交隨便、不在乎他人感受的自私鬼,真正的「道德浪女」有原則且有道德,她們重視誠實與所有參與者的意願,也會極力避免傷害他人;她們認為感情關係與「所有權」無關,沒有人能夠擁有別人;她們會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與感受(如嫉妒、恐懼、占有慾、不安、憤怒),當「自己感覺的主人」,找出這些情緒的根源,並尋求伴侶與朋友的支持,但不利用這些情緒去責怪或控制別人;她們也勇於面對衝突、解決衝突,練習公平且健康地吵架。道德浪女的關係沒有約定俗成的規矩,她們藉由討論來訂立協議,協商出某些條件、環境與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,同時也尊重每個人的界線。

Q:新版的《道德浪女》和舊版有何不同?
A:2017年,在初版《道德浪女》上市二十週年之際,兩位作者推出了更新加長第三版,游擊文化所出版的《道德浪女》,便是依據2017年的最新版本進行翻譯。新版的《道德浪女》將不同種族、無性戀、無愛戀、不屬於二分性別者、身心障礙者,以及其他容易被忽略的族群納入討論,並補上幾個重要主題,如性愛中的「意願」、性創傷與性虐待、性工作者、各地浪女先驅的小故事等等,同時也提供了數十則「練習」,讓讀者能夠實際演練書中教導的各式技巧。

getImage-2
Photo Credit: 游擊文化

講座資訊

講題:《道德浪女》與我的性解放之路
講者:崔妮(拆框工作坊負責人)
時間:1/20(日)14:30-16:00
地點:瑯嬛書屋(桃園市中壢區榮民路165巷6號)

  • 【台北場】

講題:台灣浪女不孤單,死忠書迷陪你讀《道德浪女》
講者:許欣瑞(波栗打開開)、崔妮(拆框工作坊)
時間:1/25(五)19:30-21:00
地點:Hoii Space 禾一(台北市潮州街176號)

講題:我浪,我驕傲:「道德浪女」的非典型親密關係
講者:羅毓嘉(詩人)
時間:2/16(六)19:00-20:00
地點:台北國際書展世貿一館獨立出版聯盟攤位

  • 【道德浪女真人圖書館】

時間:2/14(四)16:00-17:00、2/16(六)16:00-18:00
地點:台北國際書展世貿一館NGO攤位

  • 【高雄場】

講題:寧做浪女,不當蕭婆
講者:許欣瑞(波栗打開開)
時間:3/22(五)19:00-20:30
地點:三餘書店(高雄市中正二路214號)

(【台中場】時間地點待定)

責任編輯:潘柏翰
核稿編輯:翁世航

arrow
arrow

    Asexual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